“金九銀十”,往往是家居家裝行業的旺季,但在今年,想象中的場景并未如期而至。
一方面,疫情反復和原材料漲價,既抑制了需求側的消費情緒,又增大了供給側的成本和經營壓力。
另一方面,囿于房地產銷售低迷以及相關房企應收賬款回收期限拉長等因素,導致大量家居及上下游企業被拖累,陷入業績走弱和債務危機中。
典型如恒大“翻車”,皮阿諾、索菲亞、江山歐派、老板電器、金螳螂等40多家產業鏈成員損失慘重。
從數據來看,2022年1-8月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560億元,同比微增0.5%。其中,全國家具類零售總額為998億元,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總額為1165億元,同比分別下降8.5%、4.4%,扮演的是“拖后腿”角色。
透過幾個維度,本文將回答以下幾個問題:
1、家居行業的現狀是什么?
2、家居行業正在做哪些轉型?
3、家居行業的未來趨勢是什么?
現狀:關店求生存、競爭分化
進入2022年,線下關店潮席卷家居行業。
4月,宜家中國宣布貴陽線下門店關閉;
6月,阿里巴巴旗下精選家居品牌homearch宣布全國首門店將于7月15日起正式停止營業;
7月,宜家中國宣布關閉上海楊浦店;
8月,居然之家宣布濟南北園店關閉;
4月至10月,一統國際家居及其子品牌尚歐國際家居和佐拉國際家居在鎮江、無錫、徐州、淮安、蕪湖、武漢、柳州、重慶、宜昌、天津等城市的門店相繼出現“人去樓空”的現象;
……
此外,還有一些家居企業,如榮意家居、新億股份,因虛增收入、無法披露年報等,正處在退市途中。
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:地產熱消退,人口出生率下降,疫情零星爆發阻隔線下客流,電商+直播帶貨模式興起……面對每一個砸向家居行業的“重錘”,關店求生存肯定是第一位。
事實上,以上信息只是冰山一角。據企查查顯示,自2022年初起至7月8日,平臺上家居相關企業吊銷數量為47767家,平均每一天就有254家家居公司被吊銷,遠超往年同期水平。
可以參考的是,2019年至2021年,家居相關企業吊銷數量分別為59147家、60048家、98106家,同比上漲32.82%、1.52%、63.38%。在2021年已經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,2022年的姿態更像是上一年的“再接再厲”。
落地到企業身上,賣場巨頭的業績更能直觀反映當前的困境。
2022年上半年,紅星美凱龍營收減少7.28%,凈利潤減少40.67%;居然之家營收減少5.21%,凈利潤減少5.53%。二者的股價亦不斷向歷史低點回落。
不過,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偏冷的市場環境通常能激發大量資源的整合和出清,反而有利于規范行業發展,并促使其形成良性競爭氛圍。
拉長視線,中國家居行業歷經數十年發展,規模越來越壯大,品類越來越豐富,可大部分領域都沒有生長出真正意義上的“寡頭企業”,是標準的大市場、小企業。
就拿幾個細分賽道的龍頭來說,2020年,零售歐派廚柜、索菲亞衣柜市場占有率僅為6%、5%,顧家、敏華內銷沙發市場占有率僅為5%、6%,喜臨門、慕思內銷床墊市占率僅為4%、7%。
相當于“九龍治水”,極度分散下無序、混亂,誰也干不過誰,這在市場格局上屬于較差的一類。
不過,上述狀態正在2022年的家居“寒冬”中逐漸改善。
比如定制家居板塊,主要企業包括歐派家居、索菲亞、尚品宅配、頂固集創、我樂家居、志邦家居、金牌廚柜、皮阿諾、好萊客等。
2022年上半年,相對頭部的歐派家居、志邦家居、金牌廚柜,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均保持正向增長;索菲亞增收不增利,尚品宅配、頂固集創、我樂家居、皮阿諾、好萊客無一例外地營收、利潤縮水。
由點及面,不難洞悉,家居行業的競爭分化在加劇,強者恒強,市場或草蛇灰線地趨向“馬太效應”。
與業績有同樣走勢的還有資本價值分化。截至11月11日收盤,歐派家居的市值接近600億元,遙遙領先其他幾家。
轉型:數字化賦能,下沉化加速
一般而言,行業水深火熱之際,往往也是企業深度思考和探索,朝著“痛點”揮拳的轉型時刻。
那么,家居行業的痛點是什么?
正如紅星美凱龍副總裁何興華曾總結的:家居行業呈高離散、高關聯、高復雜的特點,導致了四大“沒用”——傻打廣告沒用,傻做銷售沒用,打價格戰也沒用,用戶買過就沒用。
換句話說,種類多、鏈路長、非標化,以及由此衍生的獲客難、管理難、交易難、售后難等,都讓家居行業行進的很不容易。
而在數字經濟時代,數字化則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新思路,也是目前業內大部分企業正在踐行的。
簡單解釋,我們可以借助云計算、大數據等先進生產力,迭代創新,聚合消費者、品牌、商品、商圈的精準畫像,重構供應鏈和人、貨、場之間的關系,提高家居企業的生產效率和降低單位成本,進而熨平周期。
比如, 紅星美凱龍自主研發的全屋整裝全鏈路ERP系統、數字營銷工具及CRM系統,以及重點打造的流量運營平臺,對提升派單及轉化成功率起到積極作用。
2022年315FUN肆嗨購節,公司整體銷售同比增長118%。其中,家裝定單數同比增長65%,家居留資消費人數同比增長 128.8%,互聯網線上流量同比增長62%。
再如顧家家居的智慧制造中心,經過產品數字化、業務在線化、流程信息化,直至最后的設備自動化、智能化、柔性化,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傳統制造業低效高耗的問題,加快從接單到出貨的全流程。
不過,我們也要看到,現階段家居行業的數字化仍處在初級階段,多為運營數據集成、分析,線上線下營銷一體化。
與數字化轉型齊頭并進的行動還有渠道下沉化加速。
一個不容置喙的現實是,大的層面,家居行業已從增量時代過度到存量時代,但劃分區域,相對一二線城市,人口龐大的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仍留有不少空白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