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村民好,我是村長。
很多人都想做自媒體,我也時常鼓勵大家有機會做自媒體,站出來表達。
因為對于許多普通人來說,自媒體是這幾年為數不多的平民機會,尤其是伴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。
月入,賺錢,躺賺,暴富,錢,發財
那么有很多人花錢去學習各種所謂的賺錢技術,做圖文、做零食好物、做無人直播,做影視剪輯等等。
其實相比于這些項目,我更建議各位,不追熱點,在自己的小地方,小縣城做一個小小的自媒體,反而更容易成功。
01
小縣城
也有需求
看起來一個縣城好像很小,七大姑八大姨都有點關系,一說什么地方都知道。
但實際上90%以上的本地用戶,去玩過、去吃過的地方很少。
你們自己回想一下,本地的餐館去吃過幾家?本地的景區玩過幾個,本地的農村、鄉鎮又去過幾個?
一個小縣城,人口少則也有一二十萬,大的一二百萬。
這些人當中,許多人都有吃喝玩樂游娛的需求。
02
10000粉絲
就是大V
如果你做其他領域的自媒體,1萬粉絲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自媒體的。
但你如果在自己的小縣城里有1萬粉絲,那就意味著1/30或者1/50的人都是粉絲。
加入你發了一條視頻有10萬的播放,那意味著全縣三分之一的人,可能看到了你的視頻。
我這是舉例,不完全代表所有的粉絲都是本地的。
但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各位,一個小縣城的自媒體,3000粉絲、5000粉絲就是大V了。
03
講方言
也沒有關系
你在本地的小縣城,不用講普通話,講本地方言都可以。
在中國,大多數的縣城,本地常住人口居多,方言也比較統一。
不僅商家說方言,普通的受眾也會聽方言的內容。
有時候拍視頻說普通話不自然,反而說方言更好。
尤其是在四川、云南、重慶、河南、皖北等等,我看到不少方言的博主。
04
在本地做
自媒體聯盟
當你在本地做了五六千個粉絲以后,你就一定有機會鏈接到一些人脈和資源。
只要你是正兒八經的分享一些內容,而不是當成了流水賬,朋友圈。
那么你要做的事情,就是積極和本地這些同類的博主搞好交流,一起搞個自媒體相關的社群、聯盟。
你自己試想一下,一個賬號5000粉絲,你找到5個人,就是兩萬5000粉絲。
千萬不要小瞧,稍微有點生意頭腦的商家,都會找你們合作。
而對于你來說,以前你在本地也許默默無名,想認識些人很難。
當你有個五六千、七八千粉絲的時候,本地許多名人、企業家、商家資源甚至政府的一些資源你都能鏈接上。
05
在本地做什么?
那么話說回來,我們在本地到底做個什么樣的賬號呢?我給大家幾個方向。
1、探店號
一個人拍就可以,千萬別想著做個幾十萬、上百萬的大號,就是一個人平常去吃的小面館、小餃子館、小咖啡館,偶爾聚個餐的飯店等等。
哪怕是路邊的手抓餅、油條、餛飩、烤串等,你都可以拍。
你只要正兒八經的去記錄,去分享就可以了。
你不需要和本地的一些傳媒機構的專業號做競爭,你就是老老實實記錄,就會有人看,就會有商單。
2、鄉村號
一個縣城,少則三五個,多則十幾個鄉鎮,每個鄉鎮至少有十幾個村子。
一個村子用心去研究的話,從文化、地理、特產、風景、人物、美食等來分享,建個十幾集都綽綽有余。
你就從你家最近的鄉村開始去拍、去記錄、去解說、去直播。
3、搞笑號
雖然做搞笑號很難,但是每個地方的用戶都需要一個活寶。
我見過不少賬號,拍了幾百個視頻了,粉絲量也有一兩萬人。
但是每個月本地的廣告都有個三四條,比如酒店、汽車、酒店、景區、采摘園等等。
4、個人Vlog
這個屬于把美食、探店、旅游相關的領域做了一個大雜燴,但是會有人看。
一方面自己靠流量收益賺錢小錢,另一方面后續接廣告、開直播帶貨都可以。
5、手藝號
如果你在本地有一點手藝,這個是再好不過了。
不管是修手機、縫補衣服、修鞋子、還是安裝空調、做裝修防水等,只要你這個手藝的,包括搞推拿。
你只要連續拍視頻,你就會發現生意比以往多起來了。

